又到一年考试季,在升学的路上,中考的家长普遍面临一个问题,就是当孩子的成绩恰好卡在一个坎上,成绩比上不足比下有余。去名校可能就是吊车尾,降低一档可能就是领头羊。这就是所谓的鸡头凤尾的选择。对于家长来说,最后更多的选择就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,赌的就是孩子能够逆袭。结果呢?逆袭者有,但归于平庸的也不少吧?
能够进入这些名校的孩子,在初中时都是各校的佼佼者,享受着老师的照顾和同学的膜拜。等进入高中后,身边高手如云,成绩上不再是一览众山小,而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,甚至成了拖油瓶。这其中的落差,孩子能不能接受这种落差,并顶住压力,通过刻苦努力实现逆转,是对孩子重大考验。
家长选择名校的原因是啥?更优秀的教师,更优质的教育资源,更好的同学,以及想像中将来更好的大学。
但家长是否想过,现在学校的师资力量、教育资源到底差距有多少呢?真的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大的差距吗?
可以这样说,孩子不顾一切进了名校,作为可能吊车尾的存在,老师又怎么会注意到你呢?与那些领先的同学相比,又能从所谓的优势资源中得到多大的收获呢?
相反,如果你去的是低一档的存在,依然是学霸般的存在,依然是老师的宠儿,所能获得的资源将是在名校无法比拟的。
我身边有几个孩子,有在名校的,有在普校的。名校的几位,虽还不至于吊车尾,但也只是中游的水准,不上不下。在老师的眼里,虽然还说不上是小透明,但也差不多。而另一个在普校的,成绩虽然谈不上特别出彩,但在年级也属于前列。在高考前的几个月,成为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。尤其是到了最后冲刺的时刻,老师更是加班加点,拉着这个孩子查漏补缺。最后的结果就是,这个中考时成绩远远落后的孩子,却超过了那几个在名校学习的孩子。
当然,这几个孩子的经历是个个例,不能代表大多数,但是不是也能说明一些东西呢?
配资最安全的三个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